對外顯示我們英語水平很高是好事嗎?

? 翻譯資訊 ????|???? ?2020-04-29 05:06:47
我們舉全國之力推廣英語,培養(yǎng)翻譯人員,邯鄲學步的對外語翻譯亦步亦趨,究竟換來了什么?對強勢的一種諂媚?不自信,置自己于不利的劣勢?永遠做一個低端的、仰人鼻息的供給者?或許是吧,
先從一段歷史說起,英國殖民者不完全是靠武力非法從印第安人手奪取土地。相當多的土地是通過"買賣合同”的方式從印第安人手里低價購買的,正如他們用幾把小刀或幾瓶朗姆酒從印第安人手里換來大把黃金。這種不合理的交換因為基于雙方自愿的”買賣合同”, 似乎就具有了合法性,以致當印第安人感到吃了而反悔時,國人就會拿出雙方已簽署的合同來指控印第安人違約。

合理的合同應建立于雙方完全知情的基礎上,并對對方的法律有充分了解,且對合同擁有最終解釋權。但印第安人不熟悉英國人的交換價值,不了解其法律,而他自己改沒有書面語,使合同文本一律采用英文。這就將印第安人置于不利的位置:他不知道一盎 司黃金在倫敦交易市場能購買多少東西,就會接受英國人隨意的定價;他對英國法律不了解,冒失地在買賣合同上簽字,使不合理的交換合法化;由于合同使用的是英文,他無法控制對合同的最終解釋權??傊?英國人利用了信息的不對等來對印第安人進行商業(yè)欺詐,而且將商業(yè)欺詐以法律文本的形式合法化。

大概是被歷史上的不平等合同或條約嚇怕了,原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國家都有一個習慣,自己將合同或條約譯成英語,希望借此控制對合同或條約的最終解釋權。例如我們的對外新聞發(fā)布會總要配備自己的英語翻逢,而對外重要文件也總要出具英語版。

但翻譯并不是一對一的關系,西諺中甚至有“翻譯者即背叛者”一說。無論一個人的外語多好,比起母語來,畢竟遜色得多。有時甚至不是外語水平問題,而是闡釋問題。哪怕說同一種母語的人,對同一個母語文本都有不同的闡釋。如果對外新聞發(fā)布會或對外文件只使用漢語,那你就迫使外國人提高自己的漢語水平,以理解你的每句話、每個字的意義,這就意味著你控制著最終解釋權。

一旦你畫蛇添足地為他提供英語版,你就失去了對它的最終解釋權,因為英語并非你的母語,而是他的母語,他會將其納入自己的文化和語言經(jīng)驗中進行闡釋。這樣,你本來出于好心或擔心而出具的英文版反而背叛了你,因為你讓外國人閱讀他熟悉的英文,來代替你熟悉的漢語,而最精確的意思恰恰體現(xiàn)于漢語版。他會以自己的方式闡釋你出具的英文版,發(fā)掘其中對你不利的地方,然后以”官方文本”的名義來攻擊你,使你陷入被動。

把翻譯之責留給外國人,你反倒獲得了主動,因為你在任何時候都可以指責外國人的翻譯沒有忠實漢語原文,而這樣就把討論帶向你的母語中,顯然,在這個領域,你比任何外國人都具有語言優(yōu)勢(這大概是西國家從來不在自己的新聞發(fā)布會或對外文件上使用外語的原因)。這就像在軍事中,你必須把敵人誘進你所熟悉的地形中作戰(zhàn),而不是深入敵人所熟悉的地形與之作戰(zhàn)。

大連信雅達翻譯公司痛感于此,不建議推廣全國式的翻譯培養(yǎng)工程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,丟掉了自我后,什么都不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