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譯稿作為一個整體,要成為一個有生命力的有機體,必須各個部分協(xié)調(diào)、功能分配合理,不能有冗余的部分,這樣才會“活起來”。
從整體上把握尺度的話,就是首尾要呼應(yīng)。
簡單來說,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即可。
1.用詞要首尾呼應(yīng)。
對于一個詞匯,翻譯時要根據(jù)場景,前后文等來斟酌,有時還會收到譯者的用詞習慣和風格的影像,總之因素比較多,但是同一詞匯,在通篇內(nèi),一定要沿用到底,不能出現(xiàn)多種譯法,以免造成指向混亂,比如合同翻譯,對于合同雙方,你可以 用甲方和乙方來區(qū)分,也可以用買方和賣方來對待,但是不能隨心所遇,混著來。
2.譯稿中,有些部分是可以省略的,比如非重要部分的頁頭和頁尾部分,但是,對于由多張文稿組成的資料而言,一定要整齊劃一,不能厚此薄彼,要翻譯,所有的文稿都翻譯,反之就都不翻譯。這樣會形成統(tǒng)一的風格。也給使用部門的審核帶來很多便捷,一旦標準不統(tǒng)一,就會帶來很多困惑,對人對己都是如此。
證件類翻譯中常見的,是外國的簽發(fā)認證部門,特別是在無犯罪證明翻譯時,這樣的反面案例很多,一會翻譯成“刑事司法局”,一會翻譯成“公安司法部”,就會給人造成,這份文件是由多個部門簽發(fā)的假象,會生成一種疑問:該國到底哪個部門簽發(fā)的無犯罪證明才是權(quán)威和有效的?,這邊當時人還等著拿無犯罪證明辦理工作簽證呢,這邊如果因為翻譯公司的一個無心之失而導致,手續(xù)辦理擱淺,橫生枝節(jié),實在是始料不及的。
所以,呼應(yīng),統(tǒng)一是翻譯中必須重視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