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語翻譯笑話兩三則

? 翻譯資訊 ????|???? ?2024-09-06 11:13:47

前天派出張老師執(zhí)行口譯任務(wù),在交流過程中,回憶起了幾個翻譯笑話,今天適逢周五,整理出來,聊資一笑,就算是過周末了。

 前天快到午餐時間時,問張老師,上午翻譯是否結(jié)束,回答說,在森茂大廈(申貿(mào))瑞穗銀行,一會還要和日本人一起到下一處。不自覺間就笑了起來。

  大約10年前,有人拿來一份譯稿給我們參考,說本次資料和上次差不多。在審閱前譯稿的過程中,發(fā)現(xiàn)有個“米子荷”銀行,因為辦公室的翻譯都沒見過,就到處查閱,依然無果,發(fā)動了所有圈內(nèi)高手,結(jié)果,還是次日,一位同事帶著鳥窩型發(fā)型,眼睛里不滿血絲,悠悠的說,應(yīng)該是“mizuho”(瑞穗)的音譯。于是,整體破防加崩潰。

此前常翻譯的加拿大常見的出生證明、駕照等涉及到,“不列顛哥倫比亞省”,也有的翻譯成“BC省“,也有“卑詩省”的譯法。雖然名稱不同,但指向都是相同的,是經(jīng)過了漫長的翻譯實踐沉淀下來的 ,已經(jīng)為大家所公認并接受,不是人為的主觀臆造的翻譯。但“米子荷銀行”的這個譯法屬實離譜(就在剛才,為了避免貽笑大方,我還百度了下,確實沒有這種譯法,民間都沒有,遑論官方)。而且,這個翻譯明顯是懂一點日語的,但懂得不多,起碼知識面狹窄。

  這也是目前翻譯市場上的一個具有代表性的現(xiàn)象??淇淦湔?wù)呔佣?,名至實歸者寥寥。

  在交流日語學習的過程中,一些初學者將自己沒見過的辯解為“不存在”,以維持自己的權(quán)威形象,這樣不是一個求學者該有的形象。很多人學習日語,不學漢語,他們不認同“多數(shù)日語都是有漢字對應(yīng)的’的理論,閉門造車。還是以銀行為例,日本還有個“きらぼし”,其實就是“綺羅星”銀行。所以,我們看到了“遍身羅綺者,不是養(yǎng)蠶人“這句古詩的日本化。也知道了“キラキラ”這個單詞也可以寫作 “綺羅綺羅”,雖然目前這個詞已經(jīng)虛化 ,多數(shù)用片假名來標記,但是“綺羅綺羅”源頭。

 日語當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,作為我們外語學習者,要虛懷若谷,要多把功夫用到母語學習上,活到老學到老。

  還有個笑話,大約15年前有個叫“磯貝”(isogai)的日本人向我吐槽,說自己的姓氏太罕見了,也不好寫,中國根本沒這個字。我拿出筆把宋代詩人劉過的“黃鶴斷磯頭,故人今在否?舊江山渾是新愁”寫給他看。告訴他就是這個“磯”,他很吃驚,他說他的中文老師怎么不說有這首詩,自己也問過很多人,沒有人知道(早見到我,你早就瘸了,哈哈)。其實,連這首詩都沒讀過的,我認為無法學習好外語,當然還有其他詞句中也有很多涉及到這個字,好像辛棄疾的詞中也有。

 在分享完笑話的同時,讓我們一起學習好母語吧,無論多大年齡,無論多高學歷。六祖說,法向內(nèi)求。母語相對于外語而言,就是“內(nèi)”,是根本的。否則就是“離世覓菩提,恰如求兔角”。

以上